教学动态

“诵经典,铸人格”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发布时间:2006-05-04 作者:黄剑峰 陈丽红 发布者:黄剑峰 陈丽红 阅读 : 27718

 【课题的主旨】

  中国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是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经典”既是人文理想的荟萃,又是民族智能的源头。开展诵读语言凝练、意存高远、富有哲理的经典诗文,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幼稚的心田,让学生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有利于学生增进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开发记忆潜能,培养好学精神;陶治高雅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开拓心胸志趣,锻铸健康人格。

【研究的依据】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儿童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阶段,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心智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及人格的健全。

  三、古人云: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之前,使之熟读。(录自陈宏谋《五种遗规》)

  四、1999年2月,江泽民在欣赏唐宋诗词音乐朗诵会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五、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背诵记忆不仅不妨碍理解力,反而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基础,而旋律、韵律又可增强记忆,让记忆不仅止于短期背诵效果,而能透入心灵深处。而经典诗文音韵和谐、节奏优美,易于记诵。

  六、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是各有其成熟之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七、教育学家指出,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重要的人格成素,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经典诗文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来,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

  八、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古代名人无一不是由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毛泽东、胡适之、杨振宁等近现代名人也都是因童年诵读经典奠定了文化的根基;如今誉满全球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靠研读《孟子》和《庄子》来增进其经营才干。大量的事实证明,儿童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

【实验的操作】

  一、时间安排:

  1、每天利用早自习和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诵读,每日诵读20-30分钟。

  2、每周安排一节“诵经课”。

  3、每天回家与一起家长诵读十分钟。

  4、利用春游和秋游在大自然开展“春之声”和“秋之风”的“古诗词朗诵会”。

  二、教学方法:

  1、在教室里开辟“古诗园”、“经典角”,借鉴王财贵教授诵经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念”教学法,每天由教师带领学生读。

  2、每周一、三、五早自习由值日学习委员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3、课前三分钟由值日小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4、利用“诵经课”举行“经典朗诵会”。

  5、定期举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如男女生间、小组间的朗诵比赛等。

  6、组织学生听经典诗文录音。

  尽量采用新颖多样的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多听多读,反复吟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诵经的积极性。

  三、教材选择:

  《论语》《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孟子》《庄子》《诗经》《易经》《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

  四、教学进度:

  一年级上学期:五十首古诗词。

  一年级下学期:《论语》及五十首古诗词。

  二年级上学期:《弟子规》《笠翁对韵》及五十首古诗词。

  二年级下学期:《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五十首古诗词。

  三年级上学期:《老子》及五十首古诗词。

  三年级下学期:《孟子》及五十首古诗词。

  四年级上学期:《庄子》及五十首古诗词。

  四年级下学期:《大学》及五十首古诗词。

  五年级上学期:《中庸》及五十首古诗词。

  五年级下学期:《易经》及五十首古诗词。

  六年级上学期:《孝经》及五十首古诗词。

  六年级下学期:《诗经》及五十首古诗词。

  上课期间,坚持每日至少一段“经典诗文”,每周一至二首古诗。一首古诗或一段经文,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诵读遍数五十以上为度,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只要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尚不能背诵之学生,默默中,亦已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鼓励学生在家超前诵读,要求每个学生有一本《古诗背诵登记本》,记录所背诵的时间、诗名和诗人。力争在小学阶段能把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诗文熟读成诵。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其它古典著作,譬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

  五、教学评量:

  依照“诵经”的特性,评量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本着“多表扬不批评、多激励不指责”的原则,以免增加学生负担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评量采取“每天抽评”方式,亦即每天随机抽查若干个学生,会背的奖给小红星,每学期评选“十佳诵经星”。

【预期的成果】

  一、明显、快速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有利于学生更早地提前阅读和习作。

  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大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行文中能经常正确引用“经典名句”),并带动其它学科学习成绩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培养学生好学精神。

  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使学生心地趋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升华人生的境界,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

  五、父母子女一起诵读,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更可增进祥乐融和的家庭气氛,同时也促进了家长人格的提升。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