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11月10日,“请三所学校的同学们一起朗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请阳光小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一起思考……”“请阳光小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一起做下这道题目……”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主教老师亲切悦耳的教学声音,通过“5G+专递课堂”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德化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德化阳光小学的学生课堂中实时同步清晰地响起。 在“5G+专递课堂”课堂上,泉州第二实验小学主教老师用心营造教学情境,借助课前调查、学习单、课堂练习等循序推进教学,德化附属小学、阳光小学辅教老师根据课前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开展辅助教学,两地三校实现双师一体,环节同步、辅导同步、板书同步,有效地让名校名师资源通过5G+专递课堂实现共享。 这样的“5G+专递课堂”课堂是如何实现的呢?如何让德化联盟校学生通过专递课堂真正体验到优质教育资源?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黄加贤校长强调,教学无论是采用何种载体,把握学情始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要从了解学情开始。为了更好地服务联盟校,掌握好各校的真实学情, 9月份,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组织老师深入德化联盟校调研,深入课堂、走进学生,通过谈话沟通、教学观察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和把握联盟校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趣状态、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为制订教学目标准确、教学措施恰当的“5G+专递课堂”教学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据悉,自11月8日泉州市二实小启动5G+专递课堂以来,语文、数学两科共8位老师开设了16节课。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还特别成立了“5G+专递课堂”同步课堂试点工作学科指导组,指导教学教研工作,形成三校共同备课、上课的协同教研机制,建立三校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商、会商的良好机制。 “作为辅教方,我们为有这样的机会感到幸运和激动。”德化阳光小学三年数学教师林巧敏说,“对于老师来说,三校老师共研共学,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的变革,增进了主校与联盟校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我们将会把握住机会,潜心研究,认真总结,借力5G,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赋能‘双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在“5G+专递课堂”试行2天5节课后,11月10日,教育主管、学校团队、技术团队多方重视,三方深入德化联盟学校进行现场实地调研,把脉问题,解决问题。一是解决了技术问题,要求辅教方教室要增加手持话筒,确保主教方师生能清晰接收辅教方学生的发言。二是沟通解决主教与辅教的协作问题,要求双方加强教研,做好课前沟通,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现场协调学生互动不足的问题,要求辅教老师要参与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四是协调教学容量问题,可适当减少教学容量,确保每节课都能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作为主教场的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5G授课团队课后围绕教材、目标、学情进行思考讨论,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和学生反馈进行问题反思。为了让这个创新课堂可以更好地落地生根,及时处理问题,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专门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试点工作中的主要困难,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试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5G+专递课堂”突破了优质学校与帮扶学校之间的时间、空间限制,对参与学校的发展、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我们乡镇新办校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德化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语文老师陈亨格深有感触地说。为了确保试点联盟共同体学校“5G+专递课堂”有效实施并取得实效,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组建技术维护团队,探索三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方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方法;积极对接专家团队、技术部门对每节课的效果进行评估与检测,以确保课程推送的质量与品质;与联盟校共商共讨共研,共同监测5G+专递课堂的上课质量,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实时准备。 “5G+专递课堂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市直小学肩负着帮扶其他小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义务和责任。”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黄加贤校长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主教老师与辅教老师之间的研讨与协作,优化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将根据各联盟校学生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分层设计问题、设计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试行各校轮流做主场,在主教老师与辅教老师身份的互换体验中,促进联盟校师资教学水平提高,真正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化发展。(陈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