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双减”政策抓落实,常态教研促发展(之二)

发布时间:2021-11-12 作者:语文组 数学组 综合组 发布者:网络中心 阅读 : 1007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减压。我校各学科组认真组织老师学习,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11月1日至4日,我校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参加省教育厅开展2021年度第十一场省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重点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省中小学生教育教学现状,对“九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进行的深入性实践探索。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观看了相关的讲座及课例,并利用教研时间积极进行学习交流。

语文组
语文组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观摩本场教学开放活动。先在集体教研时间集中学习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荣伟、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正高级教师陈曦老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家访博士的带来的《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哲学思考》《学习的深化逻辑与学习效能题》《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校本教研》等专题讲座,再由各年段教师分头观摩相应年段的公开课。
课后,老师们就“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精准培养的有效途径”“小初衔接,助力双减落地”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观摩学习,为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发。
数学组

数学老师围绕“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素养”的主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一、二年级的老师就“国培专家”陈曦老师的专题讲座《学习的生发逻辑与学习效能提升》谈学习心得:数学教学要反映数学的本质和发展动态,经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促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学习,培养适应学习和终生发展需要的能力提升。

三、四、五年级的老师们主要交流课心得: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如福州实验小学刘用彬老师《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归纳,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自己探究,如福州实验小学郑丽芳老师的《方程》;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历着数学学习与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如福建师大附小李若红老师的《三角形面积拓展练习》;与生活联系很紧密,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福建师大附小王宏老师的《行程问题》。

六年级的老师侧重分享学习张荣伟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哲学思考》之后的感想: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阶段,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组

综合组在组织集体收看专家讲座后,以学科组为单位,参加相应学科的活动,在集体教研时进行交流、讨论。

心理组

福建师大附小张晓戍老师展示课《想想明年初中的我》,以愿景展望为契机,创设情境《想想明年初中的我》,延伸向前,探索初小衔接智慧。设置情景,畅想初中生活,通过学长和学姐们的亲身经验阐述,引导同学们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   

艺术组

本次教学开放周活动形式多样,启发我们对 “减负提质、小初衔接”课堂教学策略的灵感和思考、“到位但不越位”的教学方法探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学习。《设计我的校园——立体构成3D导览图》一课让学生设计制作3D导览图,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充分体现“双减”政策,实现提质增效。

体育组

精心设计,呈现了富有特色的精彩课例,运用“名人效应”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尝试,不断挑战自我,让课堂有生成、有延伸。

信息技术组

福建师大附小郑恩执教的《人工智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线索,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体验游戏开发过程,增强学生编程的兴趣和信心。

科学组

两位老师共同执教的《研究杠杠》一课创新课堂模式,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结合生活实际,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实验现象体会实验过程,直观形象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走进细胞世界》这一课,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大概念为思想统领,注重挖掘生活资源,创设既熟悉又有新意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观察、分析、对比、表达形成对刺激与反应的理解。

英语组

任妍老师和林巧玲老师对Food and health 这一课进行同课异构,风格各异,都能从语言学习的目标和以及核心素养的目标来设计、预设教学目标,学生们在谈论并设计健康的食谱并且与他人分享的这些活动环节做得很到位,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活动。

半个学期以来,我校认真组织学习,重点解读“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内容,坚持提质减负,打造高效课堂,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设计作业分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