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牵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去爱,而不是一味的爱孩子

发布时间:2021-05-14 作者:心理辅导室 发布者:心理辅导室 阅读 : 2272

家是承载生活的容器,家的模样往往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父母创造的家庭温暖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都说孩子穷养养,都不如用爱养”,爱是世上最有力的温度,也是最积极的滋养。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最强大的后盾

01、最好的教育——爸爸爱妈妈

全球积极养育理念的提出者和传播者丽贝卡艾恩在其新书《积极养育》中强调:“夫妻关要优于亲子关系。”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更壮地成长当父母就育儿观念达成统一时,孩子也会更有安全感和安定感。

生活在有爱家庭的孩子,更擅长接纳和给予爱。因为曾经被爱,所以他们知道如何去他人;因为曾经被接纳,所以知道如何去接纳他人;因为曾经被宽容,所以知道如何去宽容他人;因为曾体会过善良和尊重,所以知道如何善待他人、尊重他人……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都在治愈童年。”生活在长期情感失联的家庭的孩子,终其一生都在疗愈童年的创伤陷入渴望爱又不敢爱的恐惧之中。

王朔在《致女儿书》里写到: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年轻的金像奖影后春夏在节目中讲到亲密关系时,眼里透看惶恐与不安。

我们家所有女性都离过婚,我真的是无法从我们家的任何性身上看婚姻幸福的影子和家庭生活幸福的影子。我是非常期待在婚姻这件事情中获得愉悦感的,但是我可能会很害怕无法维持它。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我没见过。

如王朔与春夏,哪怕早已收获无数人的赞叹与掌声,可还是无法完全从缺爱的原生家庭中彻剥离出来。一个面对婚姻懂憬而惶恐,不敢迈出第一步;一个面女儿的养育小心又谨慎,生怕重蹈覆辙

往者不可追,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原生家庭,但是温柔对待下一代,却可以自己选择。

02、每个孩子都在复制父母的行为

孩子是镜子,他们既会体现出父母身上最阳光的部分—善良、真诚、温暖……,同样也会映射出父母身上最丑陋的部分——愤怒、尖酸、刻薄……

“儿童攻击性行为习得实验是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做的一个著名实验。

班杜拉将72名幼儿园孩子分成两组,每组孩子有一个成人榜样供他们观察。一个成人榜样对玩具态度恶劣,不停地拳脚招呼,另一个安静地玩玩具。观察一段间后,班杜拉让两组孩子们开始自行玩这个玩具。

结果,两组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分别对刚观察的成人榜样的行为进行了复刻。观察过暴力玩玩具的儿童模仿对方拍打玩具,有几个孩子至不仅复刻拳打脚踢,还探索出了新的“虐待”玩具的方法,譬如用玩具枪射击玩具。而另一组安静观察玩玩具的孩子们,则大多乖乖地玩玩具、过家家。

《积极养育》的作者丽贝卡艾恩指出:孩子的毛病往往是父母自身的镜像。父母无形中煽动着孩子的不良行为。作者在书中借助每个家庭几乎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孩子口头语的由来,来帮我们理解父母日常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

最近,我听到了一位母亲和快到青春期的儿子之间的对话。她对他厉声说道:“快把这个东西放到车里!”儿子一边回答着:“神啊,好吧!”一边一把拿过箱子冲进车里。接着,她转身对我们这些父母说:“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的这些话。”

我知道他从哪里学的,只是不敢说出来,她正在气头上,看不出孩子其实只是她自己的镜像。我也没有立场指责她,因为我曾经和她一样。孩子们不尊重他人的态度和没礼貌的行为,其实是父母自身的镜像。

孩子的年龄越小,在他们心里,父母越是权威榜样甚至是无条件信任学习的存在。

在他们看来,父母的一切言行都应该是正确的,是自己可以去模仿的范本。这些孩子尚且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很难判断父母的言行是否得当。

所以,当孩子推诿不认错的时候,当我们指责孩子拖延作业的时候,当我们发现孩子霸道欺负小朋友的时候,不如先安静下来,审视一下:我们的家庭生态环境是怎样的?爸爸妈妈是否当看孩子的面吵动粗?面对孩子的问题,是否经常拖延敷衍解答?

人无完人,我们都不是完美的,孩子也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并非故意捣乱来让我们痛苦;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多点宽容,因为我们也知道自己承担着很多责任。我们已经尽力了,这是对孩子、对自己的慈悲!

3.基于爱的积极养育,能改变整代人的未来

丽贝卡艾恩在《积极养育》中说:“家是孩子的故事诞生和成形的地方,因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已经拿书写孩子故事的笔了,他们拥有巨大的权利——还有责任——为自己孩子的一生书写一个美好的开头。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构思个意义非凡、连接紧密、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的故事,而当孩子成长到能够接过这支笔书写自己的故事时,他能笔生花。”

每个人的故事都将与其他人的生活发生碰撞,并在子孙后代中产生连锁反应。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你养育孩子的方法和行为也会影响孩子对下一代的养育。在爱中自信成长的孩子,甚至可以链接几代人的未来。而塑造积极的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用“爱”养育的方式。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连接,学会积极育儿法?

丽贝卡·艾恩提出:“积极养育”理念的基础是建立连接。比起形式简单的育儿方法或“养出好孩子的十个步骤”,积极育儿更看重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同孩子建立亲密连接。这样一来,家长就能够在孩子童年时期的任何阶段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并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发挥出全部潜,这才是正确的育儿方式。积极养育主要有五大原则:

(1)连接。如果没有连接,孩子的大脑就无法正常发育。如果孩子与家长之间没有建立起安全的连接,孩子就会表现出行为问题,在人生的后续阶段也将面临关系难题。

(2)尊重。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用充满关爱和鼓励的方式教养孩子,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体会更大,他们的记忆力、学习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会更强,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思想、身体、尊严、人格和精神。

(3)前瞻性。积极养育有两层含义-一是趁早发现问题的苗头,而不要等它变得无法控制了再去解决;二是在面对问题时,要设计一套解决方案。

(4)共情。共情是一把钥匙,它可以在孩子沮丧时打开他的大脑,让你把道理放进去。在育儿过程中,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纠正是一个重要部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通过共情来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愿意聆听你的建议和指示。

(5)积极训音。抛弃隔离和惩罚的旧方法,选择教训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让孩子既有尊严,又能积极地自我认知,这就是积极育儿的关键。积极训育主要有3个步骤:评估需求、让自己和孩子冷静下来、解决问题。

养育孩子就像爬山,每层阶梯都得脚踏实地。连接——尊重——前瞻性——共情——积极训育,这五大原则,决定了父母能否脚踏实地地迈好每一层“阶梯”。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有一个非常爱他的父亲,那么,这个孩子活在世界上会很有底气、很有安全感;如果有一个爱他的母亲,那么,这个孩子会很懂得自尊自重,也会懂得爱自己。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