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心理自测----你想了解自己的记忆力吗?
测验
1、下面列出三组数字,每组12个。这是对你记忆的测试,你可任选一组数字,在一分钟内读完(平均每五秒钟度一个数),然后把记住的数字写出来(可以颠倒位置)。根据记住的多少,评定你的机械记忆力。
73、49、64、83、41、27、62、29、38、93、74、97
57、29、32、47、94、86、14、67、75、28、79、24
36、45、73、29、87、28、43、62、75、59、93、67
2、下面编排了100个数字,请你在这些数字中按顺序找出15个连续的数字,例如2~16或61~75等。根据你找到这些数字所花的时间,可以了解你在集中注意时的记忆程度如何。
12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0
27 98 79 8 70 13 61 6 80 99
5 41 95 14 76 81 59 48 93 28
20 96 34 62 50 3 68 16 78 39
86 7 42 11 82 85 38 87 24 47
63 32 77 51 71 21 52 4 9 69
35 58 18 43 26 75 30 67 46 88
17 64 53 1 72 15 54 10 37 23
83 73 84 90 44 89 66 97 74 92
25 36 55 65 31 0 45 29 56 2
评分
机械记忆测试评分:正确地记下一行中12个数字,记忆力超优;记下8~9个数字,优等;记住4~7个数字,一半;少于4个,记忆力较差。
集中注意的记忆程度测试评分:30~40秒钟完成,优等;40~90秒钟完成,一般;2~3分钟完成,较差。
咨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知许多事物,思考各种问题,进行各种活动,当这些事物过后,具体印象很大一部分在头脑中保留下来,以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还会在头脑中得到重现。这种人脑对其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就是记忆。如认字、记单词、记数学公式、背书等,都是记忆现象。有这样一个试验,由国际象棋大师与普通人作为被试者,目的是探查象棋大师是否有过人的记忆天赋。一盘残局,20余个棋子,象棋大师只需看上一眼,便能够凭借记忆,把这盘残局重新摆好,顶多差一两个棋子。普通人也同样看两秒钟,过后则只能摆出五六个棋子。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象棋大师具有超人的记忆,一个人要想成为象棋大师,必须具备非凡的记忆潜能?为此,心理学家也作了一个实验。同样摆出一盘象棋,但不是正常对弈之后的残局,而是一盘“乱棋”。虽说数量上还是20余个棋子,可摆放无序,完全违背了象棋规则:小卒身居帅位,士、象冲过界河,老帅屈为嘛……结果,象棋大师看上一眼,同普通人一样,也只能摆出五六个棋子。于是,心理学家认为,象棋大师并非具有超人的记忆。但是象棋大师为何对残局能过目不忘呢?这是因为象棋大师对残局有着比一般人更大的记忆组块。记忆组块即最小的记忆单位。象棋大师之所以能在自己所“专”的领域比别人有更大的记忆组块,乃是因为他在此方面有着更多的记忆或经验的贮藏、更全面地观察、更深刻的见解,善于抓住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把各种貌似游离的东西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例如“将军抽车”是一步棋,但可能有三五个棋子组成。对于象棋大师,这只是一个组块;可对于普通人,则是三五个组块。其实,任何人。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如此,只要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弄懂弄通,就会自然扩大记忆组块的容量,使自己的头脑能够长期牢固地储存起更多的信息。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一个人的觉悟、知识、能力、成就等都与记忆力密切相关。记忆是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我们正是依靠记忆,把学习过的知识积累在自己的头脑里,然后才有可能不断地去学习新的功课。如果边学边忘,那么我们已经学过的功课就等于没有学。记忆是思维和想象的基础。脑子里空空如也,没有储备一点儿知识材料,我们的大脑就无法进行思维和想象。记忆还是应用知识的前提,我们学习要达到会说、会写、会算、会做、会用、会创造。有了记忆,才能把学过的知识、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得心应手,用于实际,勇于创造。没有记忆,我们将什么也不会,永远是一个无知的新生儿,更谈不上应用知识。一个正常的人,只要大脑健全,就有记忆。记忆力的好坏并非是遗传素质决定的,它是后天学习中培养起来的。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呢?
○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
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早晨把昨天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就能很好地记住;有的人喜欢边听边卸,就很容易记住;有的人与其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读书,倒不如边听音乐边读书,反而能很好地记住……你要从这些因人而异的方式中,找出适合与自己的方法,灵活运用,具体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只念过4个月的小学,他的记忆力非常好,所学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学掌握的。林肯又一个习惯,每当坐在椅子上读书时,都要采用这样一个字是:把脚放到桌子上或者放在窗台上,并使身体向后仰着,这样有助于记忆。他在自学时所掌握的指示,助他踏上了辩护律师和政治家的道路。所以你完全可以悬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
○目的人物越明确,识记效果越好
熟记是在初步识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在于对知识的保持比较准确、牢固。明确熟记的目的,就能对识记材料进行选择和定向,熟记目的愈具体效果越好。如果目的是要背诵课文、定义、公式,那就要运用复习;如果目的是要求复述教材,那就要建立意义联系,理解定义、公式。熟记任务是实现熟记目的的一系列具体要求,如熟记的时间、内容、步骤等,同目的相关的具体要求越明确,熟记效果就越好。
○充分依靠意义识记
所谓意义识记,是依靠事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来进行识记。理解是意义识记的关键。意义识记的重要性,不仅在识记效果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意义识记所储存的只是最有用处。这是因为,在进行意义识记时,我们调动了已有知识去消化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互相作用连成一体。这样我们就更深刻地认识它,接受它和应用它,理解就是经过思维去发现事物的必然联系。
○科学运用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在学习生活中仍然有其特殊地位,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常会碰到许多无意义材料和暂时不理解的材料,它们又无法用已有的只是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就只好用机械识记法去牢记它们。当然抽象的概念、公式、法则、格言等,在理解意义之后,还是需要重复识记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集中注意力是科学运用机械识记的心理条件。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经验证明,集中注意阅读课文两遍,比不注意去阅读课文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
○阅读与背诵结合进行,效果更好
我们学习时,把阅读与背诵相结合进行记忆,就叫尝试背诵记忆法。我们在记忆材料时,如果开始就试着背诵,那么记忆效果就能提高。有16个无意义的音节,让被试识记9分钟后立刻回忆,全部时间只读不背的,能回忆35%;五分之一时间用于尝试背诵的,能回忆50%;五分之四时间用于尝试背诵的,能回忆74%,由此可见,用于尝试背诵的时间相对增多到80%,记忆效果就更好。
○尝试过度学习
为了提高保持效率,在刚能正确背诵时不要停止练习,继续在学习几次,称之为过度学习。心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在50%~100%时效果比较满意。如果过度学习超过100%时,其效果反而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过度学习,引起脑的疲劳和心理厌烦感所致。
○防止大脑过度疲劳
记忆是脑的功能,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勤于用脑的人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较强,学习成绩也较好。但是用脑过度,会使脑神经疲劳,更有甚者是头昏脑胀,神经衰弱。因此,要让大脑劳逸结合,讲究科学用脑。
○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识记保持率
每次记忆材料的数量与识记保持率成反比,即每次记得多,忘得快。每次记忆材料的数量与识记时次成正比,也就是材料多,平均用来识记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也就多。所以每次应少记,总起来多记,积少成多。在考试期间,由于材料多,应当有计划地适当增加复习时间。复习是强化知识防止遗忘,实现知识保持的基本途径,可以“温故而知新”。对学习、工作与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使我们感到兴趣并符合需要的材料,识记保持率就高;材料难度大的保持率低,材料难度小的保持率高。因此,复习时应科学分配时间和精力。材料的首尾部分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则易忘记。所以,根据以上规律对保持记忆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