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双减”政策抓落实,常态教研促发展(之五)

发布时间:2021-12-10 作者:金向荣 廖淑玲 黄小珊 发布者:网络中心 阅读 : 1634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减压。我校各学科组认真组织老师学习,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12月3日,语文组举行“聚焦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研讨廖侨莲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中,廖老师紧抓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用拟人化的写法把句子写生动。课堂中多处与学生展开想象,丰富的想象画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廖老师还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段进行表达,通过学语言,学表达,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要求。
本次教研活动,对老师们进一步明晰落实语文要素,实现“轻负高效”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语文组将携手并肩,继续加强教研,努力做到减量不减质,扎实推进"双减"政策有效落实。

为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让更多的老师对“双减”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泉州市教科所组织下,我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参与线上学习。

12月3日,福安市实验小学林锦城老师开设《例谈命题改革对学科教学带来的变化》的专题讲座,结合“双减”政策,解说如何从改变课堂教学落实到质量监测:实质在于构建生本课堂,体现“学”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学中要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关注课堂有效问题的提炼,期待有效“问”引发有效“学”;命题时要明确评价意义,做到教、学、评统一,促进教学相生相长,教评互为导向,学评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12月5日,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陈淑娟老师开设《以核心问题引领说理课堂》的专题讲座,根据“双减”政策的相关文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问题情境是教学的载体,推动着课堂教学的进程。教学中,老师们要紧扣核心问题,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展开由浅入深、开放性的思考,学会对话说理,从而引发深度学习,实现从知识向经验、思想、能力的深度转化,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此次线上培训研讨活动,有助于深化老师们对 “双减”政策的理解和实施,对提升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2月10日,基于第一次试教评价反馈情况, 科学组围绕课堂学习评价进行课例研究,对原教学活动进行再设计,开展《设计制作小车(一)》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 ,对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课堂评价指标、具体实施与反思评价等方面进行再实践、再研讨。

本节课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以项目式学习为任务驱动,综合运用《运动与力》单元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来设计制作动力小车。以课堂学习评价单引导学生进行制作小车设计、围绕评价指标进行绘制设计图效果的评价与改进,更加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使设计制作的小车结构更加完善,为后续制作与测试打好基础。

科学组依托课堂学习评价单,深化探究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科学原理与操作技能,根据生活需要设计制作动力小车、遮阳帽、指南针等物品,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会发明、会创造的小科学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助力“双减”落地。


半个学期以来,我校认真组织学习,重点解读“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内容,坚持提质减负,打造高效课堂,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设计作业分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