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雏鹰展翅 放飞理想——我校六年段开展社会实践暨研学活动
2019年10月28日,秋意渐浓,丽日当空,云卷云舒。上午8点,我校六年段全体师生准时从侨乡体育馆集合出发,步行前往泉州市盲聋哑学校进行为期五天的封闭式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五天里,全体同学体验了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并在活动过程中收获了喜悦与成长。
第一天上午, 在举行了简短的开营仪式后,教官说明了各种注意事项,并分派了宿舍。下午,同学们由各班带队教官带领至小操场进行了队列训练。稍息、跨立、立正等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同学们汗流浃背,同时也领略了规范操练动作所要求的高标准、零误差。经过一个下午的训练,我们从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同学身上发掘了吃苦耐劳、积极乐观的精神,教官也为同学们的出色表现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天的活动项目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早上我们来到了城东西畴农场,进行了劳动实践。在各班教官的带领下学习种蔬菜、摘茄子。一项看似简单的劳动,却让同学们体会了农民劳动生活的艰辛,也令人深受感触,更加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劳动完后,农场组织开展了一次以中华五千年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小讲座,让同学们返璞归真,认识并了解了许多农耕小知识,明白了社会发展的根基源于劳动,而劳动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国家的治国之宝。下午,全年段同学来到了实践基地的手工作坊,做泥塑,画彩陶。一双双巧手把一个个泥塑做得栩栩如生,为一个个彩陶点缀上五彩斑斓。少年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充满蓬勃朝气,给人带来欢欣愉快,在青春的萌芽期谱写出自己的印记,留下心里所热忱的一片沃土。
第三天我们体验了“飞夺泸定桥”的险峻,长长的铁索搭载着一块块被锯得方正的木板,一次上五个人,手扶着两旁的铁索,一个个谨慎小心地攀越。从这个项目中,我们感受到了革命时期将士们的辛苦与艰难,难怪毛泽东在《七律·长征》里写道:“大渡桥横铁索寒。”那座泸定桥,承载的是革命先辈们对于革命胜利的殷殷期望,而那座桥,最后也成为了红色江山的纪念,在历史进程中,被后辈铭记于心。
第四天的研学活动也非常精彩。我们在基地的组织下,乘坐大巴车来到了晋江五店市开展活动。教官给我们布置了几个任务,让我们在五店市里寻找相对应的答案。五店市的红墙灰瓦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那一扇扇朱红漆漆成的大门翻过了多少岁月,那一块块金榜题名、出人头地的牌匾写着多少书香门第的光耀荣誉。在这次研学中,我们再次感受了泉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理解了传承历史文化的重大意义。
通过几天的活动,同学们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成长,迎来了自己的一次蜕变。在活动中学会克服困难,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培养了团队精神,磨练了自己的毅力。从刚开始的陌生与辛苦,到后来的适应。四天,教官对我们的表扬越来越多,我们收获的掌声也越来越多。为期五天的实践已经接近了尾声,而联欢晚会也拉开了帷幕。晚上,同学们准备的节目都使人眼前一亮,小提琴、歌曲、舞蹈、朗诵等表演百花齐放,晚会现场气氛热烈,所有人的心情都被调动了起来。这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对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
最后一天早上,我们举行了闭营仪式。基地领导、盲聋哑学校的王副校长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做了点评,并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同学们的表现获得了基地领导、教官的一致好评,他们称赞我校学生素质高、纪律好,展现了当代小学生应有的风采。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全年段的同学第一次离家五天,第一次独当一面,学会自己独立生活。在全封闭式训练下,学会自理生活,自己处理事情,在严谨的规则下锻炼,在实践中学会成长。学会了珍惜当下的生活,感恩父母、师长与社会,在成长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用五天的时间学习了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堂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