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雏鹰假日行动|九日山文化之旅——我校四(4)中队开展暑期研学活动
![]() | ![]() |
![]() | ![]() |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以“刺桐港”之名,享誉世界,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古泉州(刺桐)史迹”16申遗点,包括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泉州府文庙、老君岩造像、开元寺、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济门遗址、洛阳桥。
专家胡爷爷为孩子们打造精妙绝伦的九日山文化讲解。什么是“舶司”什么是“祈风”?什么人写的“九日山”?跟随着胡爷爷的脚步,孩子们不知不觉的走进了深邃而厚重的古泉州历史。
你们看这块历史见证者——“太康五年”砖,孩子们还记得胡爷爷说过这是公元第几年吗?
一起观看记录片《古老的祈祷》,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航海时代。
古时,每年春夏秋冬之交,泉州府郡及市舶司的高级官员,都在九日山南麓的延福寺、昭惠庙举行“冬谴舶、夏回舶”两次祈风盛典,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让商舶在海上往返畅行。仪典由泉州郡守、南外宗正、提举市舶主持,隆重肃穆,礼毕勒石记事。
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在大航海时代的引导下,信仰中的诸神都在泉州安身落户,千百年来慢慢形成最为独特的泉州元素——多元文化共存。
走出博物馆,步入九日山中,幽静的林间小路,肃穆的碑刻,都仿佛在诉说着泉南佛国,那段海上丝绸之路的往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高不过百米的九日山随处可见不同朝代的摩崖石刻。
学习、实践、传承、发扬……触手可及的文物、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点滴,是浸润孩子们心灵的春风细雨,既浇灌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深厚根基,更涵育了这座文化名城的社会新风,让孩子们从小对家乡泉州的优秀传统文化由衷感到骄傲与自豪。
优秀传统文化正成为孕育现代城市文明的沃土,传统、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在沃土滋养中枝繁叶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