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如何指导小学生读书

发布时间:2010-03-04 作者:校图书馆 发布者:校图书馆 文章来源:[db:出处] 阅读 : 92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次成败在考试,一生成败在读书。”这些名言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并且从书中获益良多的人。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也作了具体的规定,然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并不让人乐观,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十分有必要。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教给学生一种四步读书法,会收到一定的成效。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教学生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激发读书兴致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书是甜的,书是美的,要把读书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爱书的民族,他们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就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在书页上蘸上蜂蜜,然后让婴儿去舔,他们在有意识地给孩子从小灌输一个概念:书是甜的,书是好东西。在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到迫害、屠杀,但是,这个民族不仅没有消亡,而且其生命力越来越旺盛。我想这一切跟犹太民族酷爱读书,崇拜书籍的社会风气与文化氛围分不开。

  我们可以在学校内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如我们班每学期都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还让学生采取手抄报和做剪报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要有一定的量,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保底数字,我们不应局限于这个数字,应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读更多的书。但读书应该有选择,有责任给学生选择那些有品味的,值得学生去阅读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对学生一生有帮助的书籍。

  三、爱读书、会读书

  一篇好的文章到手,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读懂课文做一下铺垫。待每一个生字都已经被你克服,你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克服了学生在读书中抄近路,想偷懒的做法,那种在读书中念偏旁、漏生字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四、读熟

  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读熟,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能准确运用。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通过这一读书步骤的要求,学生读书养成了习惯,变得愿读书、爱读书,这样,在大量读书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的东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读懂

  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着学生读书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进行了小练笔,提高了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积累,充分起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在这一步中,学生对课文和外来读物都能正确断句,以前那种死记硬背性的读书方法得到了改变,通常所说的读破句子的现象明显减少。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带着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吧!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