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项

泉州二实小“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0-11-09 作者:校务公开 发布者:校务公开 阅读 : 2224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校特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发展态势预测等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全体师生的努力拼搏下,学校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连续被评为福建省第九、十届文明学校,是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实验学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校、全国漫画基地校、海外华文基地校;荣获福建省课改工作先进学校、省师德先进学校、全省“十五”期间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全国模范教工之家、全国示范家长学校等十几项省级及以上的荣誉称号。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分析

  1.素质教育方面:

  (1)素质教育在国内已实施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应试教育思想仍然有相当大的市场。虽然小学已不举行统一的择校性毕业考试,但由于过渡时期某些学校操作不规范以及受社会的择校机制的影响,不少家长仍然是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放在第一位。这种思想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虽说在宣传办学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因社会大环境因素,收效不是很大。当然,这也可能跟学校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及个别教师同样的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有一定的关系。

  (2)学生的安全关系着家庭、学校、社会的稳定。作为学校,我们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安全问题。因此,学校在学生发展及安全之间经常起冲突,我们处理不好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安全的关系。有害怕出事故的思想。

  2.学校硬件方面:

  (1)学校占地过小,无法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几年来,经多方面努力,市委市政府终于决定在城东新区设立泉州二实小新校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学校生源过多的局面,但在新校区为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校园面积过小仍是目前学校发展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

  (2)学校校园网系统设备添置已有些年,老化速度很快,维修难度更大,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3)学校运动场地设施数量和生均占地面积达不到要求,要落实教育部的“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阳光锻炼工程难度相当大。

  3.挖掘利用教育资源方面:

  (1)学校在家校联系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更多的仍然局限在班主任针对孩子的表现与家长之间的个别沟通方面,今后学校将要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校的办学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2)本校所在社区人文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关工委老同志对基础教育颇为热心。但我校由于人手问题,或分工不够细致,导致这些资源效益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今后要想办法理顺机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三)发展态势预测

  1.领导班子秉承事业心强的优良传统,办学目标明确,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创新管理,严格管理。

  2.学校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重视教学常规和过程管理,重视教科研工作,重视师德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较快。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学生言行文明,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优秀。

  3.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办学条件较为完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4.校园秩序井然,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形成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发展目标

  1.现代化——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升学校教育内涵。

  2.高质量——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

  3.有特色——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

  4.创一流——创建全国知名的学校,奉献优质教育于人民。

  (二)具体工作目标

  1.学生素质标准及指标

  根据我校10多年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研究特色,确定了学生发展的各项指标:

  (1)学生健全人格的指标

  小学阶段是人格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阶段。我们确立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指标为:(1)理想信念初步确定;(2)思想情感真挚纯朴;(3)文化知识比较扎实;(4)基础学力不断增强;(5)身体素质健康发展;(6)个性心理稳定健康;(7)创新合作意识较强;(8)自主自律初步实现;(9)技能特长比较明显;(10)生活情趣健康积极。

  (2)其他相关指标:

  ①学生成绩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80%以上;

  ②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率达到80%左右,能写一手规范的汉字,至少拿到1张奖状,至少会一种乐器,至少参加一次大型的表演。

  ③学生身体健康素质100%达到国家标准,优秀率达到规定要求。

  2.教师素质标准及指标

  (1)教师素质标准

  在实施健全人格教育的实践中,始终摆在重要位置的应该是教师人格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仅是原毕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起点比较高,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他们是可以塑造的,而且应该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能够不断完善自我。

  ①有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需要——教师把工作当作享受,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快乐。

  ②有高尚的教师师德——爱、公正、责任感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

  ③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术——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

  ④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一个研究者。

  ⑤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2)相关指标:

  ①培养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达全校教师总数的60%,争取培养市级及以上名教师10名,特级教师2名,小中高职称3名。

  ②100%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③100%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④50%左右的教师有机会执教市级及市级以上的观摩研讨课,60%左右的教师有教科研成果发表。

  (三)主要任务——把前沿意识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建设内涵丰富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1、学校应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前瞻性等前沿意识,切实考虑本地区的文化优势,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与需要,实现前沿意识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整合,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2、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教育规律,培育学校人文氛围,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既能安身立命,又能真切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快乐;学生既能享受童年时代的乐趣,又能奠定持续发展基础的现代化学校。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福建省文明标兵学校。建设高水平的省示范小学,构建协同发展的区域合作校共同体,切实发挥辐射作用,为促进泉州教育均衡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2)筹建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发展中心,总结和提升教师教学风格。

  (3)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和初步实施2门地方课程和3门校本课程,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4)编制校本教材,设计校本作业,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出版教师教育教学书刊,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5)实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发挥评价的教育及发展功能,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

  (6)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构建现代管理的运作机制,建立“分级管理,分部负责”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7)完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教师、学校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8)按照“设施一流、适度超前”的理念建设城东新校区,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规划,预留发展空间,把新校区建设成一所泉州市标志性的省级标准窗口学校,形成丰泽校区、城东校区的“一校两区,协同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为泉州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学生方面

  1.指导思想----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生命为基点,确认主体地位;以德育为阵地,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实践为基础,引领自主教育;以理解为纽带,实现人格感悟;以评价为手段,张扬学生个性;以学校为核心,创造精神家园。

  2.工作思路

  (1)以班集体建设为主题,建设班队文化,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亮丽的精神世界底色。

  (2)继续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文明语言、文明交际等系列文明教育专题活动,开发和实施围绕“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培养具有文明素养的学生。

  (3)继续拓展和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构建活动体系。每学年开展“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组建学生社团,聘请艺术、学术专家当顾问和导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师资建设方面

  1.指导思想——培养研究型团队,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培养是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研究型教师既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也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是具有创造性的实践者,是具有反思能力的实践者。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科研带动自身素质的提升,着力培养科研意识;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学校形成校本培训制度,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

  2.工作思路

  (1)明确专业发展内涵,把握教师发展趋势;(2)引导参与课题研究,培育教师科研意识;(3)围绕教育教学困惑,创建研究骨干队伍;(4)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积累教师个体体验;(5)形成校本培训制度,提高专业发展水平;(6)发挥网络优势,打造校际合作共同体;(7)实施名师工程计划,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3.工作要点

  (1)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促进教师超越自我,突破教师个人发展瓶颈。

  (2)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师德师能的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师德教育,不断引领老师增进职业的自豪感和奉献精神,每学期进行家长、学生意见征询,了解对教师工作和学校管理的满意度。

  (3)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教学案例评析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进一步完善教师“四级网络学习制度”,创设教师学习研讨环境;继续提供书报资料,推荐阅读文章,建设学术研讨室,开设学术交流网页,为教师的学习与研讨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5)实行“名教师培养导师制”,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子。

  (6)与高校、教科研机构联系,定期派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活动。

  (7)不断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

  (8)召开学校名师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结集出版《优秀教案录》、《教学反思录》、《教育教学案例评析》、《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以及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专著,总结和推广学校名教师经验。

  (三)课程实施方面

  1.指导思想——构建满足差异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强调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课程改革要形成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实际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强调学生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新课程改革其基点在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必须构建满足学生差异的课程体系——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大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工作思路

  着眼课程整合,形成战略化课程框架;立足日常经验,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挖掘地方资源,组织特色化地方课程;针对学生发展,开发个性化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兴趣,加强综合性实践活动;实施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工作要点

  (1)继续围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总课题,实施以诵读、演讲、漫画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弘扬祖国灿烂文化,砥砺学生人格。

  (2)完善英语教学,尝试开展“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课题实验;整合部分学科内容,开展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3)开展“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和展示性评价的探索,建设学校课程与教学资源库,自编教材。

  (4)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依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四)课堂教学方面

  1、指导思想——倡导平等对话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在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平等对话的理念强调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让日常经验进入课堂,强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探索。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2.工作思路

  形成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建立师生相互欣赏的机制;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生活经验支撑的课堂;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注重日常教学经验的反思。

  3.工作要点

  (1)对语文、数学、科学、英语、艺术、体育等学科进行教学研究,形成学校学科发展特色,总结实验教师教学风格,进行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

  (2)成立“教学导师团”,聘请教研专家、知名教师定期来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指导教学工作。

  (3)开展市、省级课题的研究。

  (4)继续深入开展校本研训活动。

  (五)学校管理方面

  1、指导思想——倡导人本管理

  学校管理的要素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其中人是最具有活力、富有创造性的要素,其它要素的使用效能取决于人。学校管理要素中的人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我们提倡人本管理。人本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民主的工作环境、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交往中强调校园中民主、平等、理解、合作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师生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

  2.工作思路

  (1)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2)一切为了发展的服务观;(3)注重平常管理的常规观;(4)团结互助的校园人际交往观;(5)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观;(6)优质服务的后勤队伍观。

  3.工作要点

  (1)继续广泛征求意见,常年征集教代会提案,拓宽建言渠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修订、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竞聘上岗,配齐中层管理人员,完善学校干部管理岗位,增设校长办公室等岗位。

  (3)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推进城东校区的建设,力求功能齐全,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4)发挥网络优势,培育研究共同体。与省内外实验学校联系,通过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联合,促进协同发展。

  (5)建设数字化校园。每位教师建设个人教育博客;每个班级装备多媒体教室;建立家校互动教育管理系统;发挥校园网优势,继续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6)建立名教师工作室或学科工作室,引领教师团队积极向上。

  四、学校发展保障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1、注重宣传

  学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教育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明确学校的发展愿景,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更新教育观念

  业务学习常抓不懈,内容上注重前瞻性,形式上追求多样化。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二)组织保障

  学校应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

  1、党政工团职权明确

  党政工应齐心合力,发挥各自功能,共同服务于学校发展。校长对学校事务全面负责,协调学校对外关系,整合学校办学资源,合理安排学校工作;学校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长履行行政管理职权,加强党员教育,让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及时地把优秀教师吸引到组织中来;学校工会要发挥教师和行政的桥梁作用,及时向学校反映教师要求,向教师宣传学校政策,能够做到关心教师,丰富教师文化生活。

  2、各科室配备齐全

  学校本着“按需设岗”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层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避免“有职无权、有权无职”的现象存在。

  (三)资源保障

  1、后勤保障

  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2、经费保障

  学校要争取上级部门的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3、师资保障

  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奖金分配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4、社区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学校是为社区服务并在为社区服务中得到自身发展的,学校可以在许多方面为家庭、社区提供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家庭、社区的支持、帮助、配合,广泛吸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学校,吸引社会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评估保障

  1、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科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学校除年度工作计划外,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

  2、建立评估体系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